2016年,面对错综复杂形势和艰巨繁重任务,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省委“一个指引、两手硬”的重大思路、要求和市委实现“两个目标“的总体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,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全局,真抓实干、攻坚克难,持续推进“一地两区”、“三宜”美丽平顺建设,全县经济实现了下半年好于上半年的目标。
全县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。初步核算,全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11379万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5.0%,增速比2015年加快0.6个百分点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.4个百分点,排全市第7位。
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1566万元,增长7.5%,拉动经济增长0.8个百分点;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7848万元,增长2.6%,拉动经济增长0.9个百分点;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1965元,增长6.4%,拉动经济增长3.2个百分点。
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.8:38.9:50.3调整为10.2:36.8:53.0,第一产业降低0.6个百分点,第二产业降低2.1个百分点,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.7个百分点。
一、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
我县坚持把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作为优化工业结构、实现强县富民的主抓手。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9089万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2.63%,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.13个百分点,排全市第7位。
从先行指标看,全年全县全社会用电量13416万千瓦时,比上年增长4.13%。其中,工业用电量6911万千瓦时,下降3.5%。
二、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增
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2410万元,同比增长12.7%,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.6个百分点,排全省第8位。
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5909万元,增长33.6%;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2202万元,增长15.2%;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4299万元,下降12.2%。
三、 消费市场表现良好
我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,乡村旅游方兴未艾,以旅游为切入点,刺激游客消费。201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7186万元,同比增长7.7%,排全市第9位。其中,限额以上单位完成零售额6657.6万元,增长3.1%。
全年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96.3万元,增长8.05%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7%;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89.7万元,增长7.39%,增速低于城镇0.66个百分点。
四、财政收支矛盾依然
全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418万元,同比下降2.16%,排全市第12位。全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3573万元,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.4%,增速全市排名第5位。
五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
我县依托旅游、中药材产业促民增收,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干上“旅游活”,吃上“旅游饭”。同时依托中药材基地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,增加农民收入。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054元,同比增长6.2%,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.7个百分点,排全市第11位。
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收入2.7个百分点,收入差距逐步缩小,差距倍数由上年的3.86缩小为3.76。按常住地分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675元,增长6.0%,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.4个百分点,排全市第11位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494元,增长8.7%,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.8个百分点,排全市第2位。
过去的一年全县经济成绩喜人,初步实现了“十三五”好的开端,新的一年全县上下要紧紧围绕县委、县政府的中心工作,深入落实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体(扩大)会议精神,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、闻鸡起舞,攻坚克难,撸起袖子加油干,全力加快“一地两区”、“三宜”美丽平顺建设步伐,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,为决胜脱贫攻坚、同步建成小康奠定坚实基础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。
|